綠蒂雅 文 |
陽光燦爛的加州馬禮布海邊,面對著太平洋的小山岡上,一座營地沿山坡修建,噴泉、水池映照著蔚藍的晴空,細緻秀麗的花朵迎風綻放,仙人掌與巨松比鄰共處。這遠離塵世喧囂、清靜典雅的環境,就是美國校園團契即海外校園雜誌社,在2002年9月16至20日,所舉辦的第二次“靈命塑造營進深班”的營地。 這次營會由中華褔音神學院的周學信老師,羅省基督教會聯會的王志學牧師,及海外校園雜誌社的蘇文峰牧師聯合主講,老師和學生一共只邀二十五位,因此有非常深入的分享與個別輔導。 心靈護理早堂的“靈命塑造”由周學信老師主講,他首先提到心靈護理(Soul Keeping)的重要。許多人如同迷路的孩子,心靈漂泊流浪,感受不到天父的同在和引領,如同《以賽亞書》53:6所描述的,“我們都如羊走迷,各人偏行己路”。但神是靈魂的大牧人,祂要我們的心仍歸安樂。願我們學習亞伯拉罕、大衛、約伯的見證,法蘭西斯、慕安得烈、盧雲的追尋,成為關懷心靈的人,時常察驗自己心靈的狀況,尋求神在生命中的同在和引導,並重視周圍的人心靈的需要。 心靈就是真我,內心深處真正的我,不是外在的地位、成就所能替代的。有時人只活在教會文化裡,心靈卻沒有與神相遇,神的話對生命沒有影響力,因而時常感覺挫折、沒有方向。惟有不斷回到神面前,心靈得到滿足,才會有真正持久的喜樂。 四種方式 周老師亦談到心靈護理的四種方式: (1)旅程:基督徒的生命是一個有方向、有目標、不斷向前的旅程。信徒在地上是客旅,是寄居的,地上並非定居之處。心靈旅程是生命不斷的更新,跟隨神的引導,並察覺神在生命中的建造。 (2)道路:屬靈天路客最終的目標在于,“主若顯現,我們必要像祂,因為必得見祂的真体”(《約壹》3:2)。心靈護理使我們看見神在內心的工作,即使有時無法明白祂的帶領,但從《羅馬書》8:28-29知道:萬事發生的意義,乃是神在塑造我們,為要效法祂兒子的模樣。 (3)階段:靈命的成熟必須經過不同的階段,從認識神及委身跟隨,必須回轉經歷心靈護理、調整向神 (Journey Inward),才會有持續活力,向外伸展的愛的生活 (Journey Outward)。 (4)韻律:羅耀拉的依那爵提到,屬靈生命的韻律恰似高山和低谷。在恩典的高峰時,我們体會神親密的同在和安慰(Consolation)。在痛苦的深淵時,卻無法感受到神,宛如遭祂厭棄(Desolation)。事實的真相是,神時刻與人同在,因此在深淵時,人的信心被挑戰,看人是否願意不憑感覺,而是繼續順服神的引導,得著生命的更新。 恩典的懷抱 周老師還講到心靈護理的二個要素 心靈護理的第一個要素是“恩典”。 我們活在一個要求表現的世界,許多人付出很大的代價,為要贏取人的肯定和接納,但只有神那裡才有完全無條件的愛,若未曾經歷過這樣的愛與恩典,有些人就長期活在無恩的憂鬱之鄉。即使信徒也要儆醒,不要“既靠聖靈入門,如今還靠肉身成全嗎?”(《加》3:3)。 恩典有三個敵人: (1)自義:活在宗教体制下,心靈受捆綁而不自知,只想透過表現來贏取神的祝福。這是一種自我幫助(Self Help)的宗教。 (2)自棄:靠自己的力量破碎肉体,而不是支取神的恩典勝過軟弱。 (3)自卑:活得像神家中的養子,只看見自己的軟弱失敗,不明白神的恩典與祝福。 在恩典中,我們成為神所愛的,正如使徒約翰側身挨近耶穌的懷裡,得到祂慷慨的恩典和愛,使心靈重新得力。又如浪子回頭時,“相離還遠,他父親看見,就動了慈心,跑去抱著他的頸項,連連與他親嘴”(《路》15:20)。成為神所愛的對象,躺在恩典的懷裡,這就是起點。 活在恩典中的人必須學習: (1)牢記:神愛你、接納、饒恕你,祂的恩典夠用,祂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。 (2)悔改:深刻的懊悔,心意更新而變化,從努力賺取到白白接受恩典,從靠律法稱義到依靠恩典,從宗教儀式到信仰的實質。 (3)重複:不要離棄起初的愛心,以信心的工作、愛心的勞苦、盼望的堅忍,天天活在恩典中。 默想禱告 心靈護理的第二個要素是“禱告”。 禱告是心靈更新的基礎,可以察驗神在生命中的旨意。《路加福音》19章描述稅吏長撒該,他因渴慕耶穌爬在樹上的姿勢,是一幅美麗的圖畫。禱告就要像撒該那樣渴慕。禱告中我們深刻体會自己是神所愛的,願意對神敞開心靈,在專注的聆聽和互動中,深化與神的關係,更多倚靠祂的恩典。 大德蘭形容靈命生活像是花園,禱告是澆灌花園的水。第一階段如井中取水,努力掙扎。第二階段如風車打水,多有放下。第三階段如小溪滲透,內心更多聆聽。第四階段如傾盆大雨,神的恩典與愛充滿內心。 默想式的禱告是用心思領受(Receptive),讓神的話語觸摸內心,對聖靈的工作敏銳,住在神的話語中(Dwell in the Word of God),在神的殿中享受祂的慈愛,思想神的奇事和作為。 操練默想式的禱告從讀聖經開始: (1)閱讀:帶著期待的心讀神的話,邀請神的靈彰顯生命中的需要與殘缺,留意哪句話特別抓住你的心,讓這些話在心中更加清晰。 (2)默想:進入神話語的情境,留在那裡,不是帶相機的觀光客,乃是參與神聯結的天路客,將神的話與生命的問題連結,深入探索。 (3)禱告:針對默想時發現的問題,與神對話,但多聆聽少發言。 (4)默觀:留在話語中,享受神的愛和平安,宛如與主同在井旁休息、溪水邊安歇,讓神的話慢慢滲透內心,拆毀過去不合神心意的價值框架。 操練這樣的禱告使我們腳步慢下來,有更多時間了解自己、世界和神,享受及渴慕神的同在,讓禱告成為生活的優先。若我們渴慕神如同溺水的人渴慕空氣,我們便能學會如何禱告。 屬靈的分辨 心靈護理的第三個要素是“分辨”。 要培養屬靈的敏銳,洞察心靈深處聖靈的工作,察驗何為神在生命中的引導和旨意。時常刻意觀察並留意外在經驗的刺激,及內在心靈的波動,並在禱告中檢驗自己態度、言語、行為的源頭,檢察這些無意中冒出來的個性,是否已成為靈命成長的障礙,需要聖靈的對付?學習分辨神在內心深處的工作,可帶來生命不斷的突破與成長。 而影響分辨力的因素則有:是否願意面對真實、讓聖經成為權威、跟隨神的路、信靠神的美善與豐盛、繼續禱告等候,及個人的偏好,身心靈的狀況,觀察力,性格等。 屬靈分辨必須有神的靈、聖經、心中的平安、外在的環境等印証。分辨是一個複雜的過程,必須放在禱告中,依靠神的恩典與引導。屬靈的分辨也是一種奧秘,有時無法完全清楚明白,必須靠信心跟隨神的帶領。
僕人塑造 下午堂的“僕人塑造”課程,由蘇文峰牧師從聖經人物的塑造,來回顧與前瞻神對個人靈命的塑造。神在歷世歷代不斷選召合用的僕人,去實現祂永恆的旨意。祂也在我們一生中不斷地塑造,使我們逐漸有神兒子的模樣,合乎祂用。對個人靈命塑造的回顧與前瞻,有助于觀察神如何塑造你,並歸納出神在你身上工作的模式,作出人生規劃。 蘇牧師用Robert Clinton 所著的“The Making of a Leader”《領袖塑造》的模式,探討靈命塑造過程。該模式,把人的一生分為五個階段: (1)根基性階段--從出生至信主。塑造項目有:時代背景、家庭背景、重生經驗等。 (2)靈性增長階段--內在生命的成長。塑造項目有:順服、話語、誠實、事奉工作等考驗,突破性成長。 (3)引導性階段--塑造項目有:巧遇神人、神的引導、反面的預備、良師指導、重複的印証、神的肯定。 (4)事工性階段--神的旨意逐漸明確,看出事奉的果效。塑造項目分為: A.經驗的,如,關係的功課(衝突、領導上的挫折、關係網、間接的影響),及 能力的功課(神賜能力、禱告能力、屬靈爭戰、能力對抗)。 B.內在的,如,恩賜群、影響範圍、屬靈權柄。 (5)成熟性階段--事奉熟練、效果昭然,塑造項目有危機、孤單隔離、通達學問、使命感、適得其所。 蘇牧師用這些靈命塑造的項目,來講解聖經人物約書亞及亞倫的塑造過程。學員也分組討論神對約瑟、以斯帖、但以理、馬可的靈命塑造,並派代表報告討論的結果。此外,每個人也對自己的靈命塑造加以回顧。 各組學員均認為,這樣深刻地回顧神塑造的軌跡,找出祂在自己身上作工的模式,肯定神現在所給的位份(Position)和機會(Timely Opportunity),知道自己今日成了何等樣的人,認識自己過去的機會、現在的資源、成長空間、關係網、困難與挑戰,才能擬定實際可行的靈命及事奉的成長計劃。 蘇牧師提醒學員,若在上述靈命塑造項目中,尚有未曾經歷的項目,那正是靈命成長計劃中要補修的學分。他並從本分(Role)──恩賜群(Gifts)──主要事奉(Ministry)──職稱(Office),這個事奉成長的進階,鼓勵我們主動尋求良師益友的幫助,確定自己的服事方向,勇敢向前。他並在最後一天,與每位學員個別討論,擬定一至三年內的靈命及事奉成長計劃。(對于蘇文峰牧師所介紹的“僕人塑造”有興趣的人,可以閱讀李茂政所著的《典型在夙昔》,華神出版。書中對于上述的靈命塑造模式及項目,有詳盡的講解與例證。)
至死忠心 晚上“心靈塑造”課程,王志學牧師引用Robert Clinton對聖經人物結局的分析,將聖經人物的結局分為資料不詳、英年早逝、不過爾爾(Finish So So)、晚節不保(Finish Poorly)、至死忠心(Finish Well)五種。大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,能活出神裝備他們應有的生命廣度和深度,向神交帳時,能被稱為忠心良善的僕人。 不能至死忠心的原因,有貪戀金錢、濫用權力、驕傲(不願求助、不能認錯、不聽勸告、不禱告)、在男女關係上跌倒、家庭問題、停止成長(講很多做很少、沒有新的洞見、溫習而沒學習、生活充滿焦慮懼怕、舉棋不定)。 王牧師要學員們默想:有一天我若跌倒,我的原因是什麼?每個人要主動計劃,竭力保守自己,並在弱點處儆醒,以免一步步走向危機(Slide Into Sin)而不自知。 自我認識 要能至死忠心,必須有深度的自我認識。在團隊服事中,讓自己合乎中道,發揮恩賜。了解自己的軟弱,才能經歷神的恩典。缺乏自我了解,常帶來痛苦而不自知。 自我認識的向度包括:家庭歷史、受創的歷史、犯罪或失敗的模式、發生衝突的歷史、未處理的傷口、及對自己的個性的了解等。 自我認識的艱難在于: (1)人心層層的捆綁和枷鎖。內心軟弱的人缺乏力量面對自己的陰暗面。 (2)人常以角色、身份為面具,隱藏內心真正的自我。 (3)心理補償作用。以為了解或說過就是行出來,其實言行之間常有很大的差距。 (4)缺乏群体的回饋與彼此勸戒。 (有興趣的人,請參閱王志學著《奇異恩典在中年》一書,基督出版社出版) 心靈創傷 七種基本的心靈創傷,需要尋求醫治。 (1)孤寂(Longliness):這是一種很深的傷,感受不到愛,沒有人聆聽內心的哭泣,孤立在世界裡,無依無靠。有時孤寂逼使人忙碌服事,而服事卻不是寂寞的出路。 (2)找到自己要走的路(Finding Your Own Voice):找到神放在你心中的人生詩歌,可以開懷高歌時,卻發現必須與過去心理倚靠的人分道揚鑣,也是一種傷痕。 (3)浪費的生命和機會(Unlived life):生命一去不回頭,即使犯錯,不要活在苦毒怨恨中,責怪別人或自己,存著盼望往前走吧! (4)失落(Loss):路易斯•史密德說過,每個失落都是一小部分生命的死亡。當人面對失落時,必須有哀慟的過程,及情感的告別,才能繼續向前。 (5)忿怒(Anger):忿怒常是裡面傷口的指標,受傷的人常是忿怒的人。若發現暴躁易怒,可能內心有傷痕要面對處理,需學習聆聽事情背後的根源。 (6)服事(Ministry):未曾受傷的事奉不能稱為服事,真正的服事是在受傷後,依然選擇去愛,在受苦的經歷中体會基督的患難。 (7)未醫治的創傷(Unhealed Wounds):末癒合的傷口,阻礙靈命的成長 解脫執著 十架約翰(1542-1591)的Prayer of Detachment,祈求主耶穌救我們脫離各樣的執著: (1)被愛的渴求。為何存著強烈的情感需求,向別人要求只有神才能給的無條件的愛和接納? 世上人人都在尋找愛,沒有人能觸摸你心靈深處的懼怕與孤寂,你唯有在神那裡才能找到愛的滿足。人與人之間會有生命層次的相通及感應,但對于別人能給的情感支持,要有實際的期望,否則會造成別人的重擔。 (2)受稱讚的渴望。人心渴望受稱讚,作善事為求報答與表揚,希望被人注意。若願默默作幕後工作,神國的擴展會更快,神的名也會得著當得的榮耀。 (3)被請教的渴望。孟子曰:“人之患在好為人師”。不必誇大自己的想法,不一定非發表意見不可,只需講重要的話,留給別人一些表達的空間。 (4)被人認可的渴求。華人文化普遍缺乏給與肯定。有些人被認可的渴求如此強烈,自己也分不清事奉的動機是服事神或尋求肯定。只有在神的愛裡得著肯定與接納,才能真正自由,不被各樣的渴望所捆綁,靈裡剛強健壯。 懷刺人生 每個人身上都帶著一些刺,不論是疾病、家庭問題、個性或關係上的刺,都會帶來痛苦,心中渴望它消失。 (1)如何面對人生的刺?藉著禱告求主改變,不必認命、無奈地接受。丹麥神學家祈克果說過:“真正的禱告是與神掙扎的禱告”。有些禱告的聲音與呻吟的聲音常無法分清。不禱告的人無家可歸,禱告就是回家向父親說:“父啊,我的心好痛!若是可行,求主挪去身上的刺。”當保羅來到神面前祈求時,神的話使他明白一根刺留在生命中的意義。因此,不論是個性、情緒、關係上各樣的困擾,要在禱告中等候領受,是來自撒但的攻擊,或是自己成長的需要。 (2)如何轉化人生的刺?神的恩典夠用,祂有那使紅海分開、使人復活的能力,會使無能者產生大能,即“無能者的大能”(The Power of the Powerless)。雖然生命中沒有神蹟、醫治或改變發生,禱告未蒙應允,還是可以活得很豐盛、精彩。人會在生活層面遇見人生的局限,感覺自己無能為力,產生忿怒、退縮的反應,然而神能幫助你,面對困難而不投降,接納事實真相而不放棄希望,經歷聖靈的能力與扶持。在人的軟弱中,神的能力會臨到,祂對你生命的旨意依然會實現。因此,勇敢地擁抱你生命的刺,即使問題沒有解決、看不見出路,仍要努力向前,完成神在你身上的計劃。 (3)喜歡誇自己的軟弱。不需遮掩人生的刺或軟弱,不需以強人形像展現在世人面前,只要宣告:主滿足我一切,我永不軟弱。屬靈最大的致命傷在于自滿自足,而人生的刺使我們更多倚靠主,能分享自己的軟弱,經歷群体的扶持,學習彼此溫柔對待別人的局限和生命的刺。人生許多難處或悲劇也許沒有答案,只有不斷成長,擁抱懷刺的人生,以無能者的大能,彰顯基督的完全。 但願我們都能耕耘心靈花園,回顧與前瞻神在自己生命歷程的塑造,認識自我、醫治創傷,擁抱懷刺的人生,努力向前、至死忠心!□ 作者畢業於台灣大學商學系,在美國取得會計系碩士學位並專業會計師執照,現居洛杉磯。 |